查看原文
其他

从游击队员到中国首位科考船总师 张炳炎院士用生命谱写蓝色之梦

海洋网 2020-09-15


编者按伴随新中国成立,我国的造船工业筚路蓝缕,从当初装备和人才两方面匮乏,到自主研制核潜艇,航空母舰等大国重器。70年来,中国造船栉风沐雨,由弱到强崛起的速度世界第一。背后倾注着无数民族科研巨匠的付出,他们用毕生追求撑起祖国的脊梁、创造着岁月静好,为我们缔造了强大的国防条件和珍贵的精神财富。为此,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国防科普委员会、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等联合推出《小川谈大师》系列新媒体科普作品,讲述船舶大师鲜为人知的故事,启迪网友具备求真唯实的科学观,呼吁莘莘学子成为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国之栋梁。

张炳炎在苏联留学

  

“在人生航程中,祖国是我心中永恒的灯塔,照亮我前进的方向。


  ——张炳炎院士



用生命谱写蓝色之梦


2012年8月2日,为新中国造船事业奋斗一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炳炎先生安静地走了,年仅78岁,这一突如其来的悲讯震惊了船舶行业。在此半年前,我们还谈到过中国航母即将服役,讨论过他于1994年撰写的《航母线型研究试验报告》,作为“忘年交”,我深知他对大海和造船的眷恋,并怀有海洋和平的蓝色梦想!


张炳炎在海洋六号建造现场

  

张炳炎院士有着传奇的人生。4岁开始跟随母亲当上了“小游击队员”,严酷的游击生活造就了他独立、自信、大胆、好奇的性格。少年张炳炎曾在《我的理想》作文中这样写道:“将来,我造的轮船和军舰要乘风破浪航行在广阔无垠的海洋上,遨游世界,让中国有强大的海防。


1955年,未满21岁的张炳炎在选择留苏学习的三个专业时,毫不犹豫地都填写了:造船。5年后,学有所成的他,怀着为祖国造船事业奋斗的远大理想回国,一干就是半个世纪,主持或参与设计了世界上第一艘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船“海洋六号”、中国第一艘全电力推进船“中国海监83”号、“雪龙”号破冰船、训练医院船等几十种舰船,形成了:“大胆设想、周密思考、仔细求证”的工作作风。


张炳炎参加“向阳红10”号试航


祖国是我心中永恒的灯塔


2007年底,在张炳炎院士家中,曾问及他对设计的哪型船更情有独钟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向阳红10号”。


作为总师,张炳炎设计的中国第一艘万吨级科学考察船“向阳红10号”,解决了远洋通讯、12级以上特大极地气旋的突然袭击等复杂技术问题。1984年亲赴南极,首次建立起中国南极“长城”考察站;也曾随船参加我国首次洲际导弹试验,负责全船的技术问题,不仅圆满完成了任务,还填补了我国造船的多项空白。1999年11月,经过改装的“向阳红10”号更名为“远望4”号航天测量船,圆满完成了我国第一艘航天飞船的发射任务。


为此,张炳炎的名字与“向阳红10”号永远联结在了一起。


1992年1月张炳炎在南极中山站


在张炳炎院士的笔记中有这样一些话:“人生如同船在茫茫大海里航行一般,有时会遇到恶劣风暴,有时风平浪静、一帆风顺,但行船的人总把灯塔看作希望和方向。在人生航程中,祖国是我心中永恒的灯塔,照亮我前进的方向。


2007年12月,作者与张炳炎院士夫妇交流



中国最先进的“向阳红03”海洋综合科考船入列 成为中国远洋科考的主力船只

“向阳红01”船南极科考圆满完成 开创十多项“首次”

“海洋强国”战略利器“向阳红01”挑战“大海捞针”



来源: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图片来源: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